郁林碑篆
云臺山歷史悠久,人文薈萃,明代顧乾的《云臺山三十六景》和清代黃申瑾的《云臺山二十四景》曾經(jīng)廣為流傳隨著滄海桑田、風(fēng)物變遷新的時(shí)代呼喚我們探尋連云港新的風(fēng)韻、新的格調(diào)、新的詩意。今天,我們介紹“云臺新景二十四——郁林碑篆”。
在花果山腳下,有一飛泉村,向來以飛瀑懸空,薄霧彌谷而聞名。古時(shí)有一郁林觀,系道家休養(yǎng)生息之地。隨著年代久遠(yuǎn),早已傾圮無跡。但伴隨著郁林觀而形成的摩崖題刻,卻是文采斐然,眾星云集。
在飛泉勝境之中,那狀如雄獅的“獅子巖”峭壁上,鐫刻著唐、宋、明、清時(shí)期許多名人雅士的摩崖題勒,稱得上古刻薈萃,令人贊嘆。郁林觀石刻群中較為重要的一共有16處。含唐刻1處、宋刻8處、明刻2處,清刻4處,現(xiàn)代題刻1處,其他還有無年款石刻。其中“唐隸宋篆”兩處碑刻最為有名,堪稱我國書法藝術(shù)中的瑰寶,為歷代金石家所重視。
唐隸即《郁林觀東崖壁記》,為唐開元七年書刻。宋代趙明誠、李清照夫妻編撰《金石錄》,即收錄此篇入內(nèi)。宋篆即《祖無擇三言詩勒》,書刻于宋慶歷四年;明代顧乾把這里作為《三十六景》之一景,名曰“仙宮碑篆”。他說這里“唐宋碑文,遍刻兩壁,雖苔蘚斑駁,不可盡識,而一二昭著處,求拓本者,無虛日也”。并非夸大之詞。1978年,葉圣陶為郁林觀石刻書寫“唐隸宋篆”四字榜額,立于明代題刻“飛泉”二字之下。
郁林觀石刻群周邊為山水勝境。云煙繚繞,林木繁茂;噴珠漱玉,濺雪垂虹;山崖壁立,險(xiǎn)峻多姿。諸多自然名勝點(diǎn)綴其間。有丹石壁立,如映朝霞的“朝霞壁”;有橫壓峰巔,石罅生云的“埋云石”;有飛瀑懸空,薄霧彌谷的“噴水崖”;有澗流淙淙,泉水清泠的“濯纓泉”。真可謂是文化與自然景觀相結(jié)合的絕佳去處。
掃一掃打開當(dāng)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