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
文體科教>
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
三元圣宮
云臺山歷史悠久,人文薈萃明代顧乾的《云臺山三十六景》和清代黃申瑾的《云臺山二十四景》曾經(jīng)廣為流傳隨著滄海桑田、風物變遷新的時代呼喚我們探尋連云港新的風韻、新的格調(diào)、新的詩意。今天,我們介紹“云臺新景二十四——三元圣宮”
三元宮位于花果山的半山腰、密林深處。有樓臺飛檐、巍峨殿堂、紅墻黛瓦、古寺鐘聲,時隱時現(xiàn)于群峰與叢林之間、錯落有致。原奉道教始祖三元大帝,后重塑釋迦牟尼,更名為海寧禪寺。
三元宮始建于唐宋、鼎盛于明清?!叭毙叛鲈催h流長,1600多年前東晉干寶的《搜神記》便有記載。云臺山位列“天下名山”,三元宮成為“三官道場”。明朝萬歷皇帝曾兩次頒敕藏經(jīng)和寶物,天啟皇帝也曾手書“敕賜護國三元宮”。
寺院內(nèi)一雌一雄兩株千年銀杏,枝繁葉茂,深秋時節(jié),滿樹金黃,耀眼奪目;門前古柏虬枝,滿目滄桑。拾級而上,可見那副揚名天下的對聯(lián):“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、三藏東傳并非小說所言”,道盡了《西游記》與花果山根深蒂固的關系。從三元宮往上走不過百米,便是孫悟空的斗戰(zhàn)勝佛殿,是對斗戰(zhàn)勝佛崇拜敬香的最佳去處。
三元宮更是紅色搖藍,義薄云天之地,海屬地區(qū)早期黨組織曾在此共商革命大計。1938年夏天,因三元宮寺僧聯(lián)絡山民抗擊日寇,慘遭日寇飛機轟炸,和尚抗日獻身,留下了義僧的英名。
三元宮周邊有別致優(yōu)雅的袖海苑,安靜祥和的屏竹禪院,九曲流觴的惠心泉,在金鑲玉竹林的簇擁下,讓人在曲徑通幽中體味一份難得的寧靜。上接玉女絕頂,下臨九龍幽澗,古樹參天,白云繚繞三元宮向來被稱之為“云臺仙境”
掃一掃打開當前頁